非小号app稳定币——一场饮鸩止渴的游戏

最近,稳定币突然火了,我的公众号和雪球都有粉丝私信我,问稳定币对银行的影响,对金融体系的影响。前几个提问的我都私信回复了,诸如:对国内银行影响不大,国内短期不会引入等等。问的人多了,我意识到很多人对于这一新生事物缺乏认知,那脆利用端午期间写个专栏集中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稳定币,它为何出现。稳定币被定义为一种金融机构支持的加密数字货币,其价值与某种资产或指数紧密相关,旨在提供稳定的币值。这种货币通常被设计成可兑换成法定货币或其他资产,从而确保其币值的稳定性。
数字加密货币大家都不陌生了,最出名的是比特币(BTC),后面还有很多衍生出来的加密货币,比如:以太币,莱特币等。加密货币的推出最初源自于匿名程序员中本聪对于信用货币体系的失望。所以,他创造了总量有限的数字加密货币比特币。
但是,很显然中本聪本身并不了解金融本身的运作机制。总量固定的数字货币会带来定价的严重通缩效应,不利于其在商品交易中充当交易中介。但是,加密货币也并非一无是处,由于其分布式、没有政府监管、可跨境流通、不可追踪等特点非常适合某些见不得光的交易场景。所以,以比特币为首的加密货币还是得到了暗网交易的广泛接受。
但是,算法数字货币总量有限的特性助长了其作为数字资产炒作的风气。多数数字货币由于价格波动太大不适合作为交易中介。那么有没有一种数字货币既能够交易便捷,不受监管跨境流动,又能保持价格稳定呢?稳定币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稳定币最著名的例子就是USDT(泰达币)。它由Tether公司发行,并与美元紧密挂钩,即1 USDT始终等于1美元。这使得用户能够随时以1:1的比例将USDT兑换成美元,从而确保了其币值的稳定性。
以上就是对于稳定币背景知识的介绍。下面我对于大家关注的关于稳定币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点评:
准确的说,对于商业公司发行的稳定币,只能依靠商业公司自身的信誉进行保证。多数稳定币发行公司都声称自己有对应货币的等价资产。但是商业公司的信誉可靠吗?不要说商业公司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当初搞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承诺美元和黄金按照固定价格兑换,即金本位)最终不也破产了吗?
人们好奇发行稳定币的公司怎么挣钱呢?因为我用一美元兑换你一个usdt,最终又可以再用1 USDT换成1美元,中间没有手续费,你还提供免费的支付渠道。稳定币发行公司是在做慈善吗?
其实发行稳定币的公司有两大类挣钱的途径,一类是光明途径,一类是不光明途径。所谓光明途径就是稳定币发行公司免费占用了你的资金,而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举个例子,你用100美元兑换了100个USDT。但是你并不急于马上把它用掉,可能在1个月后你才会用100USDT支付100美元的商品。商家接纳了100USDT之后再找发行公司将其兑换为美元。在这期间100美元处于发行公司账户内,公司可以将这些资金去进行投资。随着发行稳定币规模的增加,发行公司账户上总会有大量的滚动资金结余可以用于投资。这个套路和当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公司玩的套路一样。
至于不光明的途径就是8个盖子盖10个窟窿,即虚发稳定币。当一个实体掌握了实际上的铸币权后,你很难保证他不滥用这一权力。二战后强大如美国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也是因为美国财政赤字滥发货币造成金本位的崩溃。未来一定会出现某家或某些稳定币发行公司滥发稳定币的情况。
稳定币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减少中小银行的活期储蓄。欧美很多啊,银行账户服务是收费的啊,支付也要收取高额的费用。而稳定币出现后,这种可以跨境流动,交易费用低,时效性高的支付方式会吸引部分银行储户将其活期账户的金额转换为稳定币。第二部分是稳定币使得更多的金融支付行为脱离监管,增加了金融体系的不确定性。
既然稳定币对现有金融体系会产生冲击,同时又能逃避政府的监管,那么为何美国政府最近会主动接纳稳定币呢?个人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在于美国政府希望通过稳定币来给自己的美元债券续命。
美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其天量的国债。大量的国债需要滚动接替,但是近期美债的收益率持续走高。这表明市场上的买家不认可美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或者说不认可美国政府的信用。美债收益率走高,意味着美国的天量国债会产生高额的财务成本,进一步加剧财政赤字的恶化。
在这个时候,美国政府宣布支持稳定币,但是要求所有的稳定币发行机构必须以等量的美元现金储备或者短期债券作为担保品。如果未来稳定币的发行规模持续扩张,那么就会给美国的短期国债增加一批潜在买家。但是,甘蔗没有两头甜,得到好处解决短期问题,必然埋下长期隐患。
稳定币本身是一种金融创新,根据历史经验表明,绝大多数金融创新本质都是加杠杆,增加交易频度,因为只有这样金融资本才能从中赚取利润。即便我们不考虑前面说的不光明的挣钱方式,假设所有稳定币发行商都在用光明的方式挣钱,即吸收美元现金,然后再去做投资。
这样本质上稳定币公司就实际上承担了储蓄银行的主要职能,吸收资金,投资。但是稳定币发行公司没有受到银行业相关的监管,比如资本充足率、风险准备金、流动性覆盖指标等等。
银行业之所以制定这么多的监管指标,主要就是为了防止相关的风险,包括:信用违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交易风险等。正是这些监管要求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金融资本总是逐利的,当稳定币发行公司规模做大后,他们必然不会满足于将收到的货币仅仅以现金等价物或者是短债的形式储备应对兑付。拉长投资期限、扩大投资品范围以获取更高的投资回报,会成为稳定币发行公司的必然选。但是只要投资就存在风险,高收益资产带来违约风险,期限错配带来流动性风险。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措施。一旦出现问题,稳定币发行公司几乎必然会引发挤兑效应,参考2023年硅谷银行破产。
有读者可能会说,那直接对稳定币发行公司按照银行的监管规则去监管不就行了吗?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如果对于稳定币发行公司按照银行的监管规则去监管,那么稳定币发行公司本身和银行还有什么差别呢?监管成本必然增加稳定币发行公司的交易成本,监管必然会对稳定币的流通进行限制。这种情况下,稳定币原有的优势就会完全丧失。它和现存的法币以及金融交易体系比,就没有任何优势。那么用户还有必要把美元换成稳定币再去消费吗?这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吗?
现在很多美吹的文章特别喜欢用一些宏观叙事来强化美国在金融,科技等领域的霸权地位牢不可破。比如,有人说稳定币会成为未来虚拟世界的通用货币,美国率先杀进去成为规则制定者,会使美元的金融霸权延续到虚拟世界。
我对这种观点嗤之以鼻。说这些话的人估计对货币的本质都没有正确的认识。货币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货币,有货才有币。只有可交换的商品(实物商品,虚拟商品),货币才有存在的基础。
货币的币值是由发行国家对高附加值产能掌控的能力决定的。如果,有些东西全世界只有某国或者某国的盟国可以生产,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就可以标高价。反之,如果你这个国家生产的产品,所有其他国家都能生产,那么你这个过家的币值就不值钱。
美元为何在二战后成为国际交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就是因为你用美元可以买到所有商品,从军火到计算机,从能源到粮食。稳定币在虚拟世界的地位也是由美国目前在互联网领域的先发优势决定的。
但是,如果一旦有朝一日有一个国家可以供应所有美国可控的产品,甚至可以供应美国供应不了的产品。那么,美元的金融霸权就会马上土崩瓦解。
前面说了稳定币存在的基础是3条:1,交易效率高,交易费用低;2,便于互联网支付;3,可以不受监管的跨境流动。在中国这三条基础作用不明显。
首先在我国境内有非常高效的人民币交易通道。国外很多银行的转账需要通过Swift系统,效率低收费高。我国央行在很早就建立了一套完备高效的集中清算系统。国内主要银行之间的跨行转账,几乎可以达到实时交易。国外的信用卡交易主要被三大信用卡发卡组织所垄断。刷卡佣金费率高达2%~3%。在我国主要的信用卡交易通过银联,主要的网络第三方支付通过网联,费率只有0.6%不到。
其次,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第三方支付非常发达。而且央行针对第三方支付也进行了强监管。所有支付备用金必须存在央行的专管账户,不允许支付机构随意控制。消费者不用担心资金安全问题。
最后目前我国的人民币还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流动受到国家金融监管的控制。其实央行发行的数字人民币本质上和稳定币类似。
对于香港积极为稳定币立法。个人认为中央有意将香港作为一块试验田。为将来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后利用稳定币和监管稳定币积累经验。
天天背着这么多负债,没心没肺的我居然还能睡得着$招商银行(SH600036)$
不如兴业银行,不算强。后面看看持续性吧。一阶段招行肯定是跟随跑,毕竟不需要股权融资。
天天背着这么多负债,没心没肺的我居然还能睡得着$招商银行(SH600036)$
如果受政府的监管,它和银行有什么区别?如果不受政府的监管,结局和P2P有什么区别?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超发和违规将如影随形。
有领导说非法货币,却私底下大量买入,不让大家干,可是别人干的很好。比特币很快上20万美元
美国政府利用稳定币, 绕开了美联储,发行货币了。1)目前美国国债利率都到5%了,说明没人要了;2)现在的流程:政府先将国债卖给稳定币发行公司,政府获得美元,稳定币发行公司拿到美债后,继续发行稳定币,获得美元。老百姓用手中的美元,购买稳定币。
猜你喜欢
- 08-11非小号Litecoin莱特币(LTC)混币器
- 11-02非小号多只医药ETF涨超4%;跨境
- 06-02非小号一览当下流行的加密支付
- 07-30非小号【ETF动向】7月29日广发中
- 06-29非小号三期必开一期免费是什么
- 12-13非小号纽约尾盘CME比特币期货B
- 08-18非小号这类ETF又火了!
- 05-16非小号币安获阿联酋国有投资机
- 05-22非小号Coinbase Global4月21日成交额
